每次上陽明山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感覺;春天時櫻花盛開,像一位青春洋溢的少女;夏天時翠綠的山谷相間,充滿活力;秋季,滿山芒草搖曳著,伸長手臂歡迎冬天的造訪;冬天楓葉輪流變色上陣,為這片土地妝上不同色彩,然後,春回大地。

巴拉卡 (2).JPG

 


檢視較大的地圖 

這次上巴拉卡公路是從陽明山境內過去,我們的終點站在淡水的北新莊;時間為十一月底,記得經過三重時路上還有人穿短袖呢,騎到山仔后時就涼爽很多,再往上爬升,左切至巴拉卡公路,沿途樹木繁多,氣溫已降低許多。

來到了巴拉卡公路的一高點,可以遠眺小油坑(圖一),及竹子湖地區(圖二),溫度低的我們直打囉嗦,但仍然要停下來看看這天然美景;鮮綠綿延的山巒,湛藍清澈的天空,潔白無瑕的雲朵,新鮮的空氣,就像世外桃花源,雖已進入孟秋時節,但卻依晰可見到俏皮的夏季所留下的足跡,縱使能有再多的壓力與煩惱,看到這等美景就已忘卻一切。

 

巴拉卡 (1).JPG     

圖一:遠眺小油坑

 

巴拉卡 (2).JPG

圖二:遠眺竹子湖

 

再往前走,可到頗負盛名的大屯自然公園(圖三),芒草已大軍壓境(圖四),此處有一小小的服務站,介紹大屯藍染歷史;十九世紀中葉陽明山藍染非常盛行,後因茶園興起而沒落,單看其介紹,實在很難想像早年風行之貌,菁礐遺址也已所剩寥幾(註一),記得有次,在淡水北新莊尋找金花石蒜的蹤跡時,意外遇見大屯山古道,其內就有菁礐遺址,可惜當時路況不熟不敢繼續往前走,下次有機會再去探訪了。

 

巴拉卡 (3).JPG

圖三:大屯自然公園

 

巴拉卡 (4).JPG

圖四:芒草

 

我們運氣很好,在接近公路尾段時居然得以看見淡水河出海口,不久便出了陽明山國家公園園界,巴拉卡公路行也進入末段,離開時不免再回頭看一下這美麗靜謐的公路,她依然以獨特的姿態歡迎往來的過客,並且蓄勢待發,準備初冬的來臨。

 

 

註一:菁礐,是浸泡、沈澱大菁的石砌水池,有圓形,有方形,搭配成組。將大菁割取後,置入石塊砌壘的池中,浸泡發酵後,再投入石灰,製造藍澱。昔日,陽明山區的小山澗旁,常利用來砌築菁礐,製造藍澱。現今,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的平林坑溪、大桶湖溪、八連溪的上游仍留有菁礐遺址。

arrow
arrow

    T&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