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鹿耳門聖母廟在這個地方,因為我們要前往鄭成功登陸公園,但又迷了路,在大路上彎來彎去時,看到遠方有像紫禁城的建築,就決心靠近一瞧。原來是傳說中的鹿耳門聖母廟!
關於鹿耳門聖母廟,其來源節錄於下:(節自鹿耳門聖母廟官方網站)
鹿耳門聖母廟,位於臺灣西南沿海、占臺江西緣北線尾嶼北邊的鹿耳門嶼上。十二世紀末葉早已隨著漁民的東來而駕臨鹿耳門嶼;最遲於十七世紀初葉,棲居北線尾 與鹿耳門嶼的海商漁夫已築有草廟奉祀。時廟凡三落:前殿奉祀水仙尊王中殿主祀天上聖母,後殿供奉佛祖。此即鹿耳門聖母廟之創建,其所奉祀的天上聖母一座三 尊,信徒尊稱曰『鹿耳門媽』。
那與鹿耳門天后宮又有哪方面的區別呢?
我們造訪的聖母廟地處土城,而天后宮地處顯宮里,在清朝時鹿耳門聖母廟被洪水沖毀,廟內遺物分別在土城及顯宮里尋獲,所以兩間廟都說自己是開基廟,近年來吵得沸沸揚揚的,但誰才是正統又有什麼差呢?
站在聖母廟的頂樓,放眼望去,頗有君臨天下之感
離開聖母廟後,我們仍不放棄地繼續尋找鄭成功登陸之地,其實沿途真的沒什麼明確的指標,所以我們光是走錯路就浪費掉大半時間,所幸後來真找到她了,鄭成功紀念公園,位於城西街二段處,土城人認為,鄭成功1661年就是在此處登陸,所以就在此建立紀念公園。
入口處有一牌樓,有鄭成功銅像,還有鹿耳門登陸紀念碑,遊客很少很寧靜,來到此地,體會一下台灣真正的建設始於鄭氏家族的那種感覺。
參觀完畢之後,我們這次的台南之旅也畫下了句點;「台灣」一詞曾是這裡的專屬地名,由以前學過的歷史可知,台南歷經荷蘭人的佔領、鄭釋家族的統治,然後清朝收回台灣版圖,到此為止台灣的行政中心都是在台南,也就是名叫「承天府」的地方,爾後清領後期,台北的大稻埕才因茶葉興起,行政中心才轉為台北。
台南真的太多地方可以玩了,不論是古蹟還是風景都相當多,三天兩夜是大大不夠的,明年有機會,一定還要再來台南一次!台南明年見囉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