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福岡巨蛋進行的中職日職對抗賽,雙方於2月28日及3月1日各取得一勝,可說是平分秋色。這次是台灣代表隊史上首次擊敗日本國家隊「侍Japan」,雖然電視轉播中有些球評認為日本隊仍在熱身階段,投手的球速及尾勁尚未完全發揮,才讓中職隊狂敲17支安打。不過台灣球員的打擊能力,也已經讓國外媒體驚艷,這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
undefined

 

(圖片來源:UDN)

近年來中職邁入打擊年,雖然對於比賽用球一直有爭議,但實際上打者確實有顯著的進步。以往台灣打者不擅打快速球,不過現在早已經無懼150KM以上的球速,只要稍失尾勁的球還是有辦法擊出長打。另外對於揮棒也更為積極,主要是因為在球季的表現增長了許多信心。

在國際賽中,以往球迷最愛聽的都是「鋒砲炸裂」、「又是高志綱」等,但他們已經逐漸退役,目前已經轉為由中生代的林智勝、林益全接棒,而新生代的王柏融也已冒出頭。這其中許多都還是國內自身培養的球員,若掌控球員狀況及適當的打序安排,只要能夠有效串聯,隨時可能打得對方措手不及,對於打擊方面應不足慮。

然而對於投手的部分就是天差地遠,至今依然每到國際賽就遙想請王建民回來助拳。近年雖然也有如時任小聯盟的王躍霖、日本職棒的陳冠宇及郭俊麟出賽,但他們在職棒都還未能站穩腳步。國際賽中,最為穩定的依然是老將潘威倫,也就是代表最近幾年其實台灣沒有完整培養出國際賽的先發大將。

原因其實有不少,其中之一就是中職球隊一直以來對於先發投手的位置太過仰賴洋將,2016年的480位先發投手中,就有293人次為洋將,超過6成的比例。各隊120場比賽中,中信兄弟及義大犀牛有75場,Lamigo 74場,統一7-11獅有69場,都超過半數場次為洋將先發。各隊只有3個洋將登錄名額,有多達20 位本土投手,而且在球季中各隊都有洋將去擔任牛棚投手,卻仍然有這麼多的洋將先發場次,這樣的依賴程度,幾乎是將要中毒的等級。

雖然中職賽程一周有五場比賽,原則需要五位先發投手。但因為比賽安排的關係,球隊有一半的機會會碰上禮拜二的比賽,這樣就可以巧妙地運用國外投一休四的習性,讓週二的先發投手在週日再登板。這樣就只需要四位固定先發投手輪值,其中三人為洋將,本土投手只要一位固定先發,必要時才會需要第五位先發投手,大為降低本土先發的需求量。去年球季即使是先發勝投最多的鄭凱文及先發場次最多的王溢正,他們都還是有牛棚出賽紀錄。而鄭凱文更是9月後就只有1場先發,連總冠軍賽也無緣先發出賽。

洋將的用途,雖然有提升戰力的作用,但實際上也應有激勵本土投手的功用,兩者互相競爭也會有成長,才能站穩職棒殿堂。不過目前看起來,除了前者外,另一功用卻是嚴重壓縮本土投手的先發機會。近幾年台灣幾乎沒在培養固定先發的投手,即使每位投手教練上任之初都表示要確認投手定位,要保護投手,最終多都還是無疾而終。

雖然現在各隊的本土投手數量早已經是以往的2倍以上,但可以不用兩極化成為全本土球隊。不過各隊應當降低對於洋投的依賴程度,除了找回對於投手原本就該有的保護及定位,更是應該讓出機會讓本土投手挑戰先發位置。即使無法一步登天,但總是有機會在經年累月的培養下,成為能上得了國際舞台的本土王牌投手。


UDN

原文網址:
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001/2315108


▋按下圖可以進入粉絲團哦,按個讚哦!!! 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&R 的頭像
    T&R

    :::TR::: Travels x Leisure

    T&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