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栗是有名的客家庄,而苑裡則是平埔族灣麗社地,其中「彎麗」以溫軟的客家口音念起來似「房裡」,而今天咱們就是要去拜訪久聞的「房裡古城」。

房裡 (1-1).jpg

 

房裡則是源自於房裡社,是中台灣海岸平原地區的平埔族「道卡斯族」(Taokas)蓬山八社其中一社。

 

之所以稱為古城,表示這裡以往十分繁榮,全盛時期鹽館可年產兩千石,染布業亦是非常發達。

 

但清光緒二年,房裡古城遭受祝融之災,加上海線鐵路向北移在現今苑裡老街附近設站,造成商業活動轉移,致使沒落,但古城建築仍保留至今。

 

房裡古城原設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及城牆,但現今均已遭拆除。

 

「藺草亭」及「藺編牆」。

下層由卵石堆砌而成,代表房裡的歷史,從平埔族時期就存在;中層以紅磚鋪面,傾訴清朝時期的繁華;夾層則放置藺草作品;最上層則表示南門以前在此。

 

「房裡順天宮」,是苗栗海線最古老廟宇,主祀天上聖母,當地人稱「城內媽祖」,是苑裡鎮重要信仰中心。

 

「房里溪官義渡」,古碑立於道光年間,曾一度失蹤,尋回後至於順天宮前,並設置義渡亭。

 

「蔡泉盛號」,興建於清朝光緒23年,是房裡古城最有名的歷史建築,也是苗栗的縣定古蹟,只可惜今日未開放。

 

「後巷土埆厝」,土埆厝是一種傳統的房屋建築,主要以稻草攪泥、經日曬後製成的土磚做為房屋牆壁,外再塗上石灰及泥土。

這裡的阿嬤很熱情的指著巷子說,這邊的景色更美,一定要進去看看。

 

 

「北門」,北門現在已經看不到了,但仍保存護城河的蹤跡及房裡古城的故事。

 

走在這寧靜的古城中,難以想像以往這裡以前是台灣鹽及染布的重要聚集地,也所幸苗栗縣府沒有什麼錢開發這裡,讓古城得以保存。純樸的鄉村,熱情的老人家,著實讓城市來此的我們大開眼界。

 



檢視較大的地圖 

 

 


▋按下圖可以進入粉絲團哦,按個讚哦!!! ▋

arrow
arrow

    T&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