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龍潭,一個原本對我們來說非常遙遠的地區,想第一次踏上龍潭土地是翻越整個桃園縣才到的,那次是要去石門水庫。第二次是去年國慶,我們去龍潭大池,路途也遠,但相較於第一次翻山越嶺來說,是近了一半了。而這次我們到龍潭,距離又更縮短些,從鶯歌過去到員樹林地區,過中科院而至;拜T先生的朋友結婚之便,喜宴地點設在靠近石門水庫的地方,中午開始,結束時已是下午三點。

三坑 (8)  

 

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有二處:一是三坑子,也就是三坑老街,一是龍潭地區小有名氣的百年老橋,大平紅橋。

寫遊記的前幾天我們到石碇去,途經深坑老街,發現深坑老街已經改造成像是21世紀老街一樣新穎現代化,深坑早年產茶及大菁,也是淡蘭古道的必經之處,一樣是淡蘭古道的必經之處,石碇老街就顯得純樸許多,很多的老街都不老街了。

三坑子並沒有像其它老街一樣,她還是一樣乾淨、單純,在清朝時期因大漢溪可行水運而繁華一時,且有「龍潭第一街」之稱,後因溪流泥沙淤積而停駛,很多老街都是這樣的,像是三峽、大溪、新莊老街就是例子。

入口處有地圖清楚標明整個三坑子社區路線,還有黑白洗,及一個古時的打水幫浦。

三坑 (1)

三坑 (2)

三坑 (3)

三坑 (4)

三坑 (5)

 

櫻花啤酒招牌,三坑子在日據時代曾又再度繁榮,因修築桃園大圳之因,大批日籍工程師曾在此駐足。

三坑 (12)

 

永福宮,三坑子地區的居民信仰中心,是此地最早的廟宇。

三坑 (13)

 

再往內走幾步路即可到達的古厝民宅青錢第,青錢第建於清光緒年間,為一張姓人家,因祖先曾濟弱扶貧,並自行發行「青錢」賑災,百姓可憑青錢去錢莊兌換銀兩,後受到皇帝表揚,因而稱為「青錢第」。

三坑 (6)

 

斷垣與藍天,還有生命力旺盛的小草。

 三坑 (7)  

 

很多人在這裡騎腳踏車,從三坑鐵馬道可至我們下一個要去的地方:大平紅橋。

紅橋並不是說非常好找,但也沒花我們太多的時間,我想應該是我們從錯的入口進去了吧,此時已近五點時分,我們終於到達了這座百年紅橋。

三坑 (8)

 

紅橋可說是像是一棵遺世的明珠,伴著紅雲丹霞及淡藍天天空,美好的連夕陽也捨不得落下。

大平紅橋建於西元1923年,以前是大平村對外的聯絡道,橋的下方正是打鐵坑溪,早年是龍潭大平村民挑貨去三坑出售必經之路,一直以來都是以「紅橋、流水、釣叟」的風光聞名於外,大平紅橋是由役庄場、龍潭居民及日本人的資助下完成,使用與當時建築桃園大圳相同的紅磚,走在橋上,微風徐徐吹來,一旁還有綠油油的稻田耕作,此時的大平村就像一處世外桃源,靜謐與美麗。

三坑 (9)

三坑 (10)

三坑 (11)


arrow
arrow

    T&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