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日本職棒阪神隊的懲罰性調度,讓投手用球數使用引起廣大的討論。拿美國職棒來比較,大聯盟球隊是相當保護投手,降低投球數也成為趨勢,對於跳級升上大聯盟或是傷癒復出的投手,更不只對投球數有限制,連投球局數都有所限制。最有名的一個案例就是華盛頓國民隊的史特拉斯堡(Stephen Strasburg),即使2012年投出15勝的成績,但到達限制的投球局數,季後賽也只能在場邊替隊友加油。

undefined

 

(圖片來源:UDN)

 

中華職棒過去對於投手的保護著墨甚少,甚至出現興農八壯士撐整季的慘況,還有「免洗洋將」及「好用一直用」的調度方式,給人不好印象。另外每當有新鮮手臂加入時,總是毫不保留的投入戰場。最近的案例是2015年季中選秀後Lamigo表示,因為王躍霖有傷,所以預計當季不出賽、不重訓、不投球,讓他的手臂休息恢復,不過不到一個月即登上一軍出賽,完全以戰力而非保護作為考量。

即使今年只有2場比賽由先發投手完投九局,但這不代表中華職棒改走保護投手這一派。純粹因為受到近年打擊年的影響,投手用球數消耗較快,大部分投手約6局左右就將近100球,所以無緣挑戰完投。目前也出現141人次投手用球數超過100球以上。雖然過去我們對於先發投手的用球數標準為百球,但許多投手已經失超過6分以上,仍需要達到用球數才得以下場休息,是否有必要讓投手持續投下去,確實值得討論。

對於美國職棒而言,優秀投手是寶貴資產,但對於中華職棒則有洋將跟本土之分。雖然洋將也是花了大把鈔票,從國外找來各種資歷的投手,但因為只要願意花機票錢,就可以一直更換。因此台灣對於洋將的要求更高,必要時他們要投一休四,或是不管丟幾分都仍有投球數或投球局數的休息門檻,這也是為什麼141人次中,共有100人次為洋將所貢獻,而且即使丟6分以上,仍需要繼續投下去。

許多時候球團對於投資總希望越快看到效果越好,所以對於本土投手而言,雖然是資產,但常常是非常盡所能地利用。主要原因在於每年選秀會報名人次大爆炸,只有四隊的情況下,各隊總還是能加入幾位可用之兵,因此只要肯花錢,並不怕沒有好手加入。雖然本土投手先發機會相對較少,所以破百投球數機會較少,但牛棚投手則是面臨天天上場的慘況。每年都有投手超過60場比賽的出賽,今年的陳禹勳更是在81場比賽中,出賽50場,他僅2年半的職棒生涯已經出賽160場,超過兩千七百球,若考慮場邊熱身,恐怕早已超過五千球,這對於年輕投手並不是長久之計。

雖然中職近年引進不少外籍教練,但許多本土教練受到早年棒球風格的影響,對於投手的要求,反而偏向日式讓投手多投的風格,也因此才會有要投手多投的理論。不過有過美國小聯盟經驗的葉君璋總教練,雖然他對於洋將的使用也跟其他球隊差不多,但對於本土先發投手保護則相對較好,截至目前為止,新人黃亦志及轉戰先發的蔡明晉二人,都有投球數限制,都沒有超過百球,也收到不錯的效果。

中華職棒雖然屢屢因為操投手而吃到苦頭,也不能否認也是形成打擊年的原因之一,但卻不像美國職棒邁向保護投手之路。目前美國職棒降低用球數已成為趨勢,然而中職卻仍在每場比賽都要投手用盡洪荒之力,這樣的後果從投手的慘況早應已有了定論。雖然相對的降低先發投手的投球數,也勢必增加牛棚投手的負擔,要找到中間的平衡點,恐怕還是中職最重要的課題。


UDN

原文網址:
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001/1887859


▋按下圖可以進入粉絲團哦,按個讚哦!!! ▋

arrow
arrow

    T&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