統一獅握有今年季中選秀狀元籤,近年亟欲重建投手王國,除了近年陸續加入的業餘好手江辰晏、陳韻文及林子崴外,投手仍不敷使用,因此也已經表示第一順位要選入投手。實際上投手不夠用的情形,四隊都有類似的情形,除了先發投手偶有投一休四安排,牛棚也常出現「好用天天用」的調度方式,二軍更出現野手登板投球的情形。

undefined

 

(圖片來源:UDN)

中職現共登錄107位投手,分別為義大及Lamigo有28名,中信兄弟27名,即使人數最少的統一獅也有24名。這樣的數量雖然看似足夠,但扣掉傷兵後卻不足應付球隊在一軍每週5場及二軍每週3場比賽,而且這種情形幾乎年年重現,即使每年各隊也都選入約3至5名投手,情況仍未能改善。

各隊目前登錄都超過50人,也沒達到人數60人上限,符合聯盟規範,但確實也受到傷兵影響,影響球賽品質。對此,球員工會也建議將球員註冊下限從39人提升至60人,上限則提升至70人,並建議搭配本土人數達到一定數量可放寬洋將註冊規定。

不過,實際上人數上限恐怕只是治標,根本問題仍在於中職二軍培養功能不佳。嚴格說起來最早從1996年興農牛及1997年統一獅都有成立假性二軍,正式有規模則是於2006年開始二軍賽程,因此有二軍想法已經20年,有規模至今也超過10年。二軍的成立應當是讓新秀有成長空間,當一軍出現傷兵後,能夠有人可以馬上頂替,傷兵也可以進行復健比賽,更被期待從砂礫中挖出珍珠。

但目前中職二軍的整體狀況仍不是很好,且因一軍多數打者狀況不錯,所以很多年輕打者都歷經二軍培養,問題不大。在投手培養方面就非常不理想,人數並不是重點,筆者認為是培養出現問題。開放高中生選秀之後,近年更多的年輕投手投入中華職棒,原本期待注入許多新血的中職能夠帶來一波新氣象,竟然反而間接造成打擊年的形成。

這些年輕投手的球技與經驗都尚未成熟,體能上是否能負荷也都是未知數,且職業棒球與學生棒球無論賽程安排及強度都有差異,因此年輕投手應至二軍逐步調整,除了增進體能外,也藉此熟悉職棒的調整模式。但基於戰績及調度上的考量,加上每年投手損耗太多,新鮮的手臂自然會被視為即戰力,很快就被推上一軍前線。不可否認適時的一軍出賽可以讓球員快速感受職棒的強度,也可以增進經驗,但沒有經歷二軍歷練的他們,可能短期因為投打不熟悉,暫時有不錯的表現,但想要看到長期成績優異而穩定的球員,卻是十分稀有。

教練團的觀念也十分重要,他們應有一套養成計畫,除了訓練、培養外,還要規劃如何保護投手的手臂。雖然各隊也逐漸拓展投手教練人數,但不是異動頻繁,就是沒有實績,因此養成能力都頗受質疑。另外新秀的使用上,往往操之過急,加上新秀有時也不敢反應身體狀況,容易造成影響投球生涯的傷害,應當學習美國職棒,球團主動進行投球數及局數的限制,即使戰況激烈或季後賽都不超過限制,以保護投手的手臂為首要目的。

再者,其實球團是可以藉由二軍找尋自主培養球員,他們是可以轉為正式球員,比去培養還要經由選秀才可註冊的自行培養球員更有保障。其實這項規定,是可以提供球團從砂礫中挖掘珍珠,不過目前四隊都沒有自主培養球員,反而是有登錄自行培養球員,由於他們不能直接加入球隊,因此被視為陪練或充人數,球隊是否會盡全力養成又將被畫上另一個問號。

綜觀上述,可以看出二軍培養的窘境,主要在於新秀幾乎不在二軍養成,反而在一軍以戰代訓,卻有揠苗助長的情形,且造成惡性循環,導致投手年年不夠用;另外為教練團養成能力不佳,不但無法讓投手能力更上一層樓,讓被看好的即戰力變成發球機;球團未積極找尋自主培養球員,無法發揮砂礫中找珍珠的功能。

聯盟去年喊出二軍健全化,不過至今看起來除了轉播外,仍有許多需要改善,球團與聯盟都責無旁貸,也應該納入球員工會的意見,才會讓中職改變成真!


UDN

原文網址:
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001/1704846


▋按下圖可以進入粉絲團哦,按個讚哦!!! ▋

arrow
arrow

    T&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