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職棒才開季不到兩個禮拜,已經可以確定今年仍是打優於投的一年,差距甚至更勝於去年。其中表現最差的為義大犀牛隊,總教練葉君璋也表示這樣的狀況難以改變。不過他的觀點是主要是談到打者的進步,現在的打者不畏懼快速球,而投手則較難快速成長所致。

undefined

(圖片來源:UDN)

 

國內打者現在確實已經不是只要遇上150公里的快速球就一籌莫展,但是從國際賽的表現來看,快速球仍是有機會壓制這些打者。然而國內卻鮮少培養出足以獨撐大局的投手,實際上經過職棒的訓練及調整,許多投手的成績每況愈下,球團及教練應是難辭其咎。近期在台灣非常出名的渥爾佛斯(Ron Wolforth),僅在一個春訓就成功調整王建民及鄭錡鴻的案例,更加凸顯國內教練的能力不足的問題。

首先,國內的投手調度從學生棒球到職棒都存在「好用天天用」的調度方法。但這樣只考慮戰績的調度,球員在場邊要隨時熱身待命,用球數卻難以管控,因而常忽略了投手手臂的損耗,尤其為期半年的職棒比賽難有休息空檔,容易造成嚴重的傷害,也讓投手的投球壽命縮短。加上中職僅四隊,頻繁出賽的結果也容易讓對手熟悉,若沒有明顯進步就很容易被掌握。最好的例子是Lamigo隊,雖然幾乎每年都竄起一位以上表現不錯的中繼投手,卻因為出賽過於頻繁,幾乎2年內就開始走下坡,無法累積更多的優秀投手。

年輕投手因為仍在成長,且未有長期例行賽的經驗,或旅外歸國的投手,因為手臂使用頻繁有傷痛,他們都需要循序漸進的球數管控、累積經驗及適時休息。但在職棒場上,教練團仍是以戰績為重的調度,卻沒有做到這些工作,也讓球員養成效果有差。去年加入中職的王躍霖,七月時的養成政策是「不重訓讓手臂休息」,孰料八月中即開始出賽,甚至擔任先發工作。雖然這些投手還能應付比賽,卻不是長久之計,沒辦法成為長期的可用之兵。

2014年投得虎虎生風的羅嘉仁,2015年表現卻慘不忍睹,但仍出賽多達49場,丟掉的勝利也超過紀錄上的9場救援失敗。但他沒有因此下到二軍調整,整季只有在8月下放二軍7天。對於狀況不好的投手,如果是主力投手,他們也難獲得喘息及調整的機會,教練團仍以「讓他們找感覺」讓他們上場,卻沒有確實找到原因,只能惡性循環。

另外中職的教練異動頻繁,每位教練都有自己的調整方法,而且許多教練習慣調整投手姿勢,又或者是要求「降球速求控球」等,但是始終沒看到成效。而且每位教練都會有自己的輪值安排,卻忽略先發與牛棚的調整方式不同。國外多會在春訓定位球員,包含偶爾可以接替先發的中繼投手,都會先定義出來,並協助球員調整。但國內職棒的調度雖看似靈活,甚至以為是出奇兵,卻忽略球員的調整問題,這些兩頭跑的投手也都很難有好成績。像是固定先發或後援的王鏡銘,都有不錯的表現,但近年卻因為定位不明造成成績明顯下滑。

其實綜觀上述,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於考量「戰績」。我贊成球隊全力以赴奪得好成績,這也是絕對正確的。但球團卻應該正視球團陣容深度的問題,應當是給予足夠的空間厚實投手戰力。但因為球團總認為可以一步登天,甚至喊出「不奪冠,領隊及總教練一併請辭」,這種只會增加壓力的話語,只會讓不合理的調度持續發生,也難長期維持戰力。

雖然包含球員自身問題、捕手配球問題、球場等,都是造成投手的表現不佳的因素。但多數投手進入職棒後,技術沒有提升、表現不夠穩定,教練是絕對責無旁貸的。球團沒有厚實球隊戰力,卻又想一步登天,也是造成打優於投的狀況。


UDN

原文網址:
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001/1596885


▋按下圖可以進入粉絲團哦,按個讚哦!!! ▋

arrow
arrow

    T&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